6月21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了《广州医用耗材医疗机构联合采购文件(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套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早在2023年12月13日,该中心已开始向各相关单位发出征求意见稿。
采购主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 7 家参与本次联合采购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联盟)。
采购产品清单
采购品种为已获得国家医保医用耗材代码的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三类医用耗材。采购周期为1年。
TAVR市场空间
在TAVR植入量方面,2023年度截至11月30日,我国已开展TAVR手术13572 例(累计37552例),预计全年植入量约1.5万例。其中,经股动脉占比76.8%,而经心尖路径占比达21.7%,是我国TAVR技术开展的一个特色。
瓣膜中心NTCVR数据库显示,全国26个省份166家单位启动填报,其中广东省、四川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等填报医院数排名靠前;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上海市、四川省填报病例数位居前列。其中广东省病例数为1345例,位居全国第二。
截至2023年末,启明医疗累计植入15400例,心通医疗累计植入7960例,杰成医疗累计植入5700例,沛嘉医疗累计植入3300例。
预计2024年TAVR植入量达2万例。
6款已上市,20余款在路上
目前我国TAVR领域相关器械的研发仍然热度不减,目前已有6款上市瓣膜,更有20余款瓣膜正在临床试验或研发中,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经股TAVR器械的研发成为新热点,在世界领先。
结语
2022年9月初,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在回应人大代表张海军提出的“关于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收费绿色通道”时,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提出,创新医疗器械暂不实施带量采购。《答复》中称,集中带量采购的重点是临床用量大、临床使用较成熟、采购金额较高、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部分高值耗材品种,而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上述国家医保局表态令不少业内公司松了一口气。此前,市场陷入“万物皆可集采”的悲观预期,医疗行业整体估值一降再降。但TAVR产品是否会被定义为创新类器械还要等具体政策落地。
此次,广东头部7家医疗机构联合体正式展开TAVR集采,正式给出结论,查看3家已上市瓣膜企业的2023年年报,心通医疗亏损3.95亿元,刚复牌不久的沛嘉医疗亏损3.91亿元,仍在停牌中的启明医疗亏损6.77亿元,未上市的瓣膜企业财务压力更是巨大。对于此次集采,各家报价兴许偏谨慎,毕竟使用量有限(根据瓣膜中心NTCVR数据,广东TAVR植入量约占全国9%)。
在集采提速扩面的今天,对于临床使用量有限,总体盘子较小的品种开展集采,无需悲观,目前tavr增长受限原因之一是价格昂贵,如适度降价能带来量的实质性增长,以量补价逻辑成立,对企业将是积极的信号。
来源:守正用奇888